川观新闻记者 殷鹏

雪山里出生,雪山里成长,守护雪山是不变的初心和信仰,他是洛绒巴登,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干部,现挂职任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洛绒巴登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放弃了多份留在沿海舒适圈发展的机会,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西部——成为一名选调生立志扎根西部建设家乡。

2020年5月,按照四川省委组织部“双百计划”,他被选派到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挂职。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洛绒巴登的内心既紧张又兴奋,这既是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更是来自雪山的召唤,他暗暗为自己鼓劲,一定要用心用情全力干好本职工作,用青春和热血回馈组织的信任和雪山的养育。

补齐短板,做好扶贫事业

松潘县曾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14个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县和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推动农蔬产业提档升级,让广大种植户的钱袋子鼓起来”,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洛绒巴登告诉记者,川主寺镇区老百姓主要有两大收入来源,一是旅游收入,二是农蔬种植收入。

来到基层后,洛绒巴登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辗转于田间地头,向当地种植户全面了解农蔬种植情况。在调研中,有种植户向他讲述了去年莴笋因市场原因,无处销售、烂在地里的情形,有的亏损好几万元。他告诉记者,当时种植户痛苦的表情和失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这一幕定格在脑海中、时常浮现,令他辗转难眠。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他发现,川主寺镇农蔬种植虽初现规模,但却存在产业发展“散、乱、弱”等短板,于是他主动请缨,想办法、出点子——

散,组织化程度低。针对绝大多数种植户处于埋头种地、各自为战的现状,洛绒巴登筹备成立了松潘县第一家蔬菜联合社——富岷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核心成员44位,辐射农户数百家、种植面积4000余亩,入社会员同比去年增收2万余元。

乱,品质良莠不齐。当地农蔬作物中90%以上为莴笋(莴笋分为二青和三青,三青莴笋青皮青肉口感佳,经济价值高但技术难度更高)。很多种植户没掌握三青技术的种植户,只能种植二青莴笋。

对此,洛绒巴登采取“三步走”措施:一是联合社内技术水平高的社员一对一帮扶技术欠佳的社员。二是聘请同处高原技术过硬的刷金寺镇“种植土专家”,对种植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三是邀请绵阳农科院在川主寺镇设立高原莴笋种植试验基地,种植户们可以就近学到技术。此外,联合社在种子、复合肥、薄膜等方面分别与四川种都高科公司、四川美丰化肥分公司、四川开元创艺公司签订合作关系,“抱团式”采购比社员单独市场购买成本下降约6%,广大种植户将逐步实现“全链条统一、全要素保障、全技术提升、全过程受益”,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弱,风险防范能力弱。以前的现实状况是被动的依赖市场,若不改变,种植户“流血流汗又流泪”的现象可能会再次出现,与其被动的等靠市场不如主动找市场。洛绒巴登带领种植户在成都、绵阳、眉山等地考察洽谈,与多家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在莴笋粗加工方面与吉香居等大型知名泡菜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与彭州市场销售商达成保底收购机制,让莴笋烂市成为永远的历史;组织种植户修建大型冷链库项目,错峰出售农蔬产品;在微信小程序端建立松潘水晶云农业,让传统农业走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在手机端“卖货”。

抓实本职,守护一江清水

川主寺镇地广人稀,村级建制调整后幅员面积1800平方公里,是阿坝州面积最大的乡镇。同时,滋润养育1500余万天府儿女的岷江源头也位于川主寺镇,守护好绿水青山责任重大、意义非凡。作为一名入职即在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的环保卫士,洛绒巴登在这里建章立制、执法普法,守卫一江清水向东流。

筑牢监管基础。洛绒巴登在川主寺镇首先探索建立综治+环保网格,辖区内环境问题点位有人巡、问题有人查、整改有人盯。

守护好水源地。洛绒巴登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水源地存在防护隔离破损、擅自搭建食用菌项目、无相关应急物资储备等现象,他积极会同县生态环境局谋划包装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同时做实做细群众宣传引导工作,零争议零赔偿完成占地40余亩羊肚菌基地搬迁工作,消除了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隐患。

开展试点示范。高原高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工艺、运维、管护等方面起步晚、经验少、欠账多,洛绒巴登积极对接省生态环境厅相关部门,推动在川主寺镇试点开展高原高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在红色热土的松潘县川主寺镇,打开窗户就能看见庄严的红军长征纪念碑。洛绒巴登动情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作为一名藏家儿女,让高原的天更蓝、让草原的草更绿、让雪山的景更美、让藏族同胞生活更幸福,“这就是我的追求、我的梦想、我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