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党员专业背景宽广,涵盖水污染控制、土壤修复、大气污染控制、固废资源化、环境管理等,博士党员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开展社会服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涵养博士党员的家国情怀,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党支部。
——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与马路村长期共建的过程中,成立了“博士生讲师团”,提供环境治理方案,开展环保知识科普讲座,利用专业优势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精准助推乡村振兴,为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贡献环境人的力量。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众志成城,凝聚战“疫”青春力量。在校党员积极投身于核酸检测、就餐引导、抗疫“云托班”等志愿服务,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冲在抗疫第一线。校外的党员也主动为社区街道的防疫工作贡献力量,守护居民的健康。
支部简介
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9月,由21名正式党员组成,支部党员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党员均为环境学科背景的博士生。把党支部建在班级上,既是同学又是同志,极大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党员专业背景宽广,包括水、气、土、固废、噪声、生态、环评监测等,希望通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向社会弘扬青春正能量。坚持学思践悟,注重“知行合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共建共享绿色生态的美丽家园。党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专业优势,通过走访调研、基层党建工作交流、环境治理方案提供、环境保护知识科普等实际举措,与奉贤马路村形成长期友好交流共建,“最强大脑”同“最美乡村”碰撞火花,打造出上海交大和生态马路的响亮名片,用奋斗汗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合影
支部荣誉
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支部建设、立德树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
2021年,支部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20-2021学年优秀学生党支部
2019年,支部“聚焦生态环境、共创绿水青山、助力新乡村振兴”与奉贤区马路村结对共建项目荣获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三等奖
2022年,党员杨静仁荣获五里桥街道疫情防控服务突出贡献奖
2022年,党员姚敏无偿献血证书
2021年,党员徐佳佳获评2021年度高廷耀奖学金
2021年,党员沈隽永获评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
2021年,党员沈隽永荣获2020年度上海交通大学求是研究生奖学金
2021年,党员李薇薇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20-2021学年优秀学生党员
2021年,党员张满平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20至2021年度“三好学生”称号
2020年,党员杨静仁荣获2020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0年,党员杨静仁荣获“2019第一届新威学术论文奖”新威人气奖
2019年,党员李薇薇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18至2019年度“三好学生”称号
2019年,党员沈隽永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18至2019年度“三好学生”称号
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精心打造“党建+专业”新品牌,推进党建与中心任务深度融合。支部通过成立博士生讲师团、挂牌社会实践基地、人才挂靠基层的方式培养博士生群体的社会奉献精神,为高端人才的基层服务提供了新选择。用好“绿水青山”博士生讲师团绿色名片,全年面向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社区开展宣讲会,将《垃圾分类》、《吸吸相关》、《食品安全》3个课件打造成精品微党课。
支部持续创新活动形式,承办学院“党员我先行”、“党旗下的环境人”等品牌活动,先后邀请优秀党员、专家学者等,讲理论、谈实践,分享宝贵经验,共话成长成才。从博士生到“讲师”,身份的转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纽带作用,更加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宣讲团还走进社区街道、基层乡镇,将讲台搬到基层一线,积极对接奉贤区马路村并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挂牌博士生工作站和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建立起长期互助共赢的关系,让博士生党员立足专业,服务周边乡村建设,到一线学习、锻炼和成长,全面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贡献。
博士生讲师团
博士生工作站社会实践基地
实地检测地方环境“慢性病”
厚植家国情怀,彰显党员本色
支部立足“七个有力”,切实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党支部“三步走”战略。一是严格“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规范支部政治生活。为在外出差或实习的党员开设腾讯会议室,让他们能够按时参加支部大会,接受教育、发表意见、参与表决等。二是对标“七个有力”,亮出党员身份。支部对标教育部提出的“七个有力”标准,制定了《支部党员十不准》和《支部党员十向前》两项规定,提出“牢记党员身份,争做博士生标兵”要求,聚焦亮出党员身份,增强党员意识。三是着力党务业务融合,打造学科团队。支部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经常开展专业比武,打造学科团队,鼓励支部党员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新时代党员要始终恪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作为环境学院博士生党员更应根植文化沃土,涵养家国情怀,将为民造福落于实处,争做新时代奋斗者。支部认真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博士党员们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追寻先辈足迹,铭记奋斗历程,从“红船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聆听当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树立远大理想,潜心科学研究,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增强党性,心怀家国”系列活动
发挥学科优势,提升服务效能
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秉持“以学立本谋事创业”,围绕“行业基层调研”、“服务乡村振兴”两大主题,深入基层调研,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在加强就业引导方面,通过实地走访军信环保、永清集团、航天凯天等企业,为支部各位同志日后的职业发展铺就道路。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为聚焦国家关键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积聚力量。
党支部积极与地方党政部门共建,打造支部品牌活动,为环境专业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优质平台,活动参与率基本覆盖全部党支部。支部党员连续三年走访考察村庄河道水体、空气质量、垃圾分类实行等情况,调查养殖基地、种植园等绿色生态产业,建立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监测体系,给予马路村环境管理和治理方面的建议。在支部共建中,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为马路村提供了三套环境评估治理方案,助力马路村内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并完善长效预警机制。此外,针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等问题,长期组织开展惠民环保知识讲座和各类公益活动,如捐赠爱心物资、关爱独居老人、拜访抗战老兵等。2018年以来,庄行镇、马路村微信公众号和官网报道了有关主题党日、支部共建学习讨论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提升了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为守护上海周边绿色乡村,建设环保家园,服务乡村振兴和地方发展提供环院智慧。
捐赠爱心物资,关爱独居老人
发挥环境学科优势
牢记初心使命,绽放青春力量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支部学生志愿者迅速集结、冲锋在前,“亮身份、见行动、作表率”, 以网络为纽带,校内外不停歇,线上下齐动员,让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化身“信息员”、“宣传员”、“战斗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牢战“疫”防线,彰显青春担当。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支委成员以身作则,关键时刻“站出来”。党支书庄沐凡、组织委员姚敏、纪检委员纪蕾朋积极参与就餐引导及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在现场维持秩序,为前往就餐及核酸检测的师生提供帮助。支部其他同志闻令而动、逆行出战,积极参与抗疫工作。党员张永鹏参与了上海市抗疫“云托班”志愿活动,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孩子提供课程辅导;党员马忠宝积极协助送餐老师进行餐食分发工作;党员杨静仁主动投身当地防疫工作,第一时间赶赴封闭管控社区进行支援保障;入党积极分子李鑫和朱沛东积极请战加入核酸检测和食堂就餐志愿者队伍,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书写青春担当,绽放青春力量。
纪蕾朋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姚敏参与就餐引导志愿服务
庄沐凡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张永鹏参与抗疫“云托班”志愿服务
杨静仁参与当地社区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