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叶捷做客环境讲坛讲述微生物光电产甲烷及其能量自适应转化机制

2022-12-10 23970

    12月10日上午,应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沈雁文邀请,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叶捷做客环境讲坛,作题为“微生物光电产甲烷及其能量自适应转化机制”的精彩学术报告,共吸引百余位交大师生线上参与。此次报告由沈雁文主持。

    产甲烷古菌是全球大气甲烷排放的主要贡献者。最新研究表明,太阳光可能在产甲烷菌还原CO2产甲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微生物光电产甲烷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效应及机制尚不明晰。叶捷围绕课题组近期工作成果,重点介绍微生物光电产甲烷的相关工作,分别从“地表水体微生物光电产甲烷新证据”、“微生物光电产甲烷的能量自适应转化机制”、“地表水体微塑料等有机质在微生物光电产甲烷过程中的新角色”等方面展开分享。同时,他鼓励更多对此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从事厌氧光电的研究工作,为甲烷等温室气体与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的控制作出更大贡献。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就“PLA微塑料粒径尺度效应”、“材料-微生物界面电容贡献率”、“厌氧光电产甲烷过程中的氢气生成”、“光生电子产甲烷能量转化效率”等问题与叶捷进行了深入交流,线上互动气氛热烈。

    嘉宾简介

    叶捷,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光电产甲烷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Nat. Commun.1篇,Angew. Chem. 2篇,ES&T 1篇,Water Res. 3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兼任《工业水处理》、《环境工程学报》杂志青年编委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客座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