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徐浩淼邀请,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谢鹏飞做客第154期环境讲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交大师生带来题为“C1、N1环境小分子转化过程催化活性位尺度精细调控”的精彩学术报告。本次讲坛由徐浩淼主持。
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催化效能有重要影响,设计与反应物之间合适作用力的催化剂,是实现高效催化反应的核心,而催化活性位微观结构的精细调控是优化反应物与活性中心作用力的关键。如何理性设计、准确制备催化剂,同时表征活性位的原子结构并原位观察其催化行为成为十分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针对此难题,谢鹏飞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合成技术,成功制备单原子、双原子、原子团簇、高焙纳米合金催化剂。从原子维度上,构筑了0、1、2、3维的活性中心,并成功将以上催化剂定向应用到了如甲烷直接转化、甲烷部分氧化、一氧化氮消除、氨分解等具有重大社会需求的能源、环境催化反应中,获得了优异的催化性能。近期,谢鹏飞研究员还借助密度泛函理论、蒙特卡罗分子模拟等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研究模型,可准确预测不同催化材料中活性组分(如双原子)的含量,同时也搭建了系统的原位表征测试手段,如表面漫反射红外、反应物分子滴定等。为原位观察活性位在反应过程中的催化行为,为动力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围绕“C1、N1环境小分子转化催化材料的工业应用前景”“单原子催化剂活性组分和配位环境变化的原位监测”“催化领域的机器学习与理论计算材料筛选”等问题与谢鹏飞研究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讲坛在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谢鹏飞,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回国加盟浙江大学参与工作。迄今在Science, Nature Catalysis,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50篇,获授权6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国际WIPO专利,1项美国专利。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面上、省自然及企业横向等项目,现担任SusMat, Chemistry Synthesis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