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环境学院两位博士生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院教务办 2024-04-19 1169

    为加强青年人才培养,进一步激励研究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立项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我院博士生孙宏怀、孙凯伦同学获得项目资助。

    孙宏怀,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生,导师为许振明教授,研究工作主要围绕退役锂电池的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展开。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社会背景下,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组件之一,由于其有限寿命,将在未来迎来锂电池的退役潮。然而,报废锂电池成分复杂,不仅蕴含丰富的战略金属资源,还含有可观的剩余电能。因此,如何对报废锂电池进行安全、高效回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针对这一社会发展需求,孙宏怀从实际工程中发现问题,从工程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进一步制定实验方法与内容,总结科学与工程意义。经过五年多的深入研究,他共发表SCI论文5篇,独立一作3篇,其中一篇代表作发表在著名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并荣获2023年国家奖学金。

    孙宏怀获批项目题为《废锂电池剩余电能再利用的电化学机理》,项目基于其博士论文研究工作,针对废锂电池回收过程中剩余电能浪费的现状,提出了通过电化学方法再利用废锂电池中剩余电能的新方法,改变了过去剩余电能无法利用的观点。

    孙凯伦,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生,导师为仇浩教授,研究方向为新污染物土壤生态毒理学,相关成果发表于ACS、Nano、Environ. Sci. & Technol.等国际权威期刊,曾获国家奖学金、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二等奖、上海市研究生环境论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孙凯伦获批项目题为《纳米塑料暴露下蚯蚓免疫识别及应答机制研究》,项目聚焦“纳米塑料的土壤生态风险识别与管控”的热点环境问题,拟围绕纳米塑料在典型土居动物——蚯蚓体内的吸收转运,进而诱发机体免疫应答及调控的全过程开展研究探索,旨在为纳米塑料土壤生态风险的科学评估和有效管控提供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于2024年完成首批项目的申报与评审。该类项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部署、新举措,落实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要求,着力选拔一批研有余力、基础扎实,在科学研究中展现出较强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为构建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提供高质量人才储备。项目实施采用“推荐+评审”的模式,通过博士生个人申请、学校遴选推荐、基金委组织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多个环节,优中选优确定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