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洱海治理,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环境学院孔海南教授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2024-08-25 11212

    8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转变走出了一条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学院孔海南教授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讲述“海菜花开”,彰显交大力量。

    洱海的变化主要源于近十年来的综合治理。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在洱海边,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近十年来,牢记总书记嘱托,围绕着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当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转变,走出了一条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有海菜花的地方,水一定是三类水以上。另一面由于有海菜花,它会进一步对水质净化,它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孔海南

    牢记总书记嘱托,大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大力气整治洱海污染问题。在这场洱海保卫战中,孔海南带领团队,以实际行动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连续承担了我国的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海菜花被视为“水质指示生物”,20多年前,洱海曾因水质下降爆发过几次大规模蓝藻,海菜花在洱海难觅踪迹。团队用10年积累、5年实践、3年攻坚,让曾被过度开发不堪重负的美丽洱海,逐步重现了昔日大理“母亲湖”的风采,如今的洱海湖面,连片海菜花在水面绽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水质的改善让海菜花的大规模生长成为了可能,也让当地政府看到了农民致富增收的商机。现在大理的餐馆里,海菜花是许多游客都会品尝的一道大理特色菜肴,旅游旺季到来时,甚至供不应求。洱海治理的成果被称为全国湖泊治理的生态样本,被列为国家水专项重大标志性成果,被国家环保部表彰为“洱海保护模式”,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使大家坚信通过科学治理,全国的江河湖海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理,重现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十数年如一日扎根大理,守护洱海水清月明的事迹,由团队的二代治水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首席研究员的王欣泽接过接力棒,带领着研究院投身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接续传承着交大环境人的使命与担当,让许多同学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视频链接:[视频]【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洱海治理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