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讲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章炎麟教授做客第213期环境讲坛介绍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大气成分来源与转化过程研究进展

连文高 2025-10-30 73

    近日,应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张礼知、副教授毛成梁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章炎麟教授做客第213期环境讲坛,在绿色环境楼231会议室与交大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带来题为“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大气成分来源与转化过程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此次报告由张礼知主持。

    大气成分的来源与转化过程对地球气候系统和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位素示踪技术凭借高灵敏度和源解析能力,已成为研究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报告将重点探讨近年来放射性与稳定同位素在含碳、氮、氧、硫等大气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气溶胶、温室气体及大气沉降物的来源识别与转化机制。通过比较不同同位素体系的优势与局限,探讨同位素技术在多组分协同分析与大气污染溯源中的发展趋势,为深入理解大气环境过程提供科学支撑。

    在交流环节,各位师生就同位素失踪技术的原理、实际应用前景及可能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与章炎麟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最后,张礼知代表学院为章炎麟教授颁发了环境讲坛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


嘉宾简介

    章炎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级教授,科学技术处处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机制与大气环境同位素分析及示踪技术研究。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及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在Nature、PNAS、NSR、Science Bulletin、ES&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论文被引用11,000次,h-index为45。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目前担任Sustainable Horizons编辑、Atmospheric Research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