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写道,“我从不认为丑恶会主宰世界,我也不希望如此。我所试图挽救的生物世界是如此的美丽,这常在我心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我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要尽我所能去做。”怀抱相似的诚挚之心,我选择走上一条环境人的道路。
选择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概是为了蓝天绿水的初心吧。还记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堂上,老师从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讲到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看到一张张烟囱、污水、雾霾以及污染下人们佝偻畸变的照片,在痛心之余,一颗小小的种子也被种下——我希望做些改变。
随着专业课的深入,我渐渐了解到,环境学科的系统性与交叉性,除了需要了解水气声渣污染治理的方法论,还和化学、生物甚至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本科期间,在矿大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除了被安排的满满的专业课,实验课,周六周日的空闲时间也是被工图和各种各样的课程设计填满。还记得每天背着工图板穿梭在图书馆和专业楼像个十足的工科女汉子,在楼下的自习室熬着夜翻着书做课程设计,在电脑上画一张张设备图、平面图、管道图,在实验室和各种化学试剂培养感情。也是这样的忙碌,帮助我构建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也培养了基础的专业技能。现在回想起来,完整的知识架构和专业技能何尝不是环境学子最强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了解水气土壤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变革,使我们关注工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发展的可持续。非常庆幸的是我的母校中国矿业大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认识实习到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我们几乎走遍了徐州周边的水厂、垃圾场、典型工业企业参观处理工艺,也有机会通过驻厂实习了解水、大气、固废处理处置的日常管理运作。在毕业实习时,我们在西安创业水务公司驻厂实习两周,小组研讨临摹设计图纸,参观前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构筑物,向工程师们了解水厂日常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案,比如如何通过控制进水量解决DE氧化沟浮泥问题。有幸观摩到氧化沟转刷等设备的更换维护,关注到如二沉池的出水堰设计等结构细节。这样的实习过程,使我对于传统工艺有更直观的理解,对场地设计,管道设计,电路设计有更好的细节把控;让我意识到,手里画的一张张图纸不仅仅是计算绘制的成果,更需要关注和思考设计和运营中的细节和潜在问题,是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于是,我更希望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发生些联系,将知识扎根于大地。
毕业的暑假,我加入了程金平老师的德州市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项目组。这一次我们在山东德州驻扎了两个月,与德州市环保局相互配合完成清单的编制。德州市污染源清单是李克强总理基金项目京津冀“2+26”城市大气源清单编制项目子项目,是城市尺度下全因子精细化大气污染源的核算,对污染源联防联控以及冬季大气污染应急预案的安排有指导作用。德州市将在源清单的指导下协调各个企业的生产制造,控制企业生产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我主要负责的是溶剂使用源的核算,主要涉及汽修、道路溶剂使用、干洗、喷涂等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在学习了污染源核算的流程后,初步确定了溶剂使用源原料计算和产物计算相结合的计算过程。根据所需的核算因素,我们编制了清单收集表格,分企业分工段进行原料和产物的统计。在召集各区县企业代表召开源清单编制讲解会的过程中,我们向企业代表讲解清单编制要求,也了解到企业为达到环境指标,整改和控制生产和造成的经济压力。比如德州市齐河县的支柱产业是家装喷涂,这种以家庭小作坊为主的喷涂工序将在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为了达到环境指标,如何系统的进行区县的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工序改造,使得环境改善而减少经济发展损失是一大难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质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相适应是一条需要逐步改善的长久之路。在与德州市环保局的对接与交流中我了解到近年来国家加强了企业污染物末端治理设备的升级改造,对锅炉窑炉等高污染工艺进行关停,对企业生产工段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更加严格的把控。在清单编制的过程中,我真实的感受到,国家号召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落实在每一个基层工作者和每一个环境人身上,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发展考验着的基层工作者的智慧,也需要环境人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本科和项目的经历锻炼了我具备工科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到交大,成为一名研究生,使我学习像个科学家一样思考。在参加完交大环境学院“优才暑期夏令营”后,我惊讶于同学们的科研素养,也意识到自己需要笨鸟先飞补起科研这块短板。于是,在征得老师的允许后,我获得了宝贵的校外毕设的机会,提前半学期进入了课题组的大家庭开始接触环境催化。一开始,我对环境催化只皮毛的了解个概念,对各种仪器该如何使用也完全不清楚。非常庆幸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总是热心地带着我做实验,在做材料表征时也总是带上我前去观摩。大概是从没有过整段的时间泡在实验室,我很珍惜这段一个实验一个数据充实起来的时光。更幸运的是我的导师钱旭芳老师,是一个非常耐心和细心的老师。她总是不厌其烦的和我阐述实验思路,也提醒我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强调我需要培养好对每一个实验结果多观察、做记录、多思考的习惯。在空闲时间,钱老师也常分享给我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鼓励我多阅读相关文献,关注研究的发展动态,做好文献的梳理和积累。每每实验有新进展时,钱老师常像孩子有了新发现似欣喜的说“这倒还蛮有意思的”然后指导我通过实验验证可能的猜想。也许是受到导师的感染,我常常迫不及待地等待一组组的实验结果,感觉自己像个侦探,一步步的揭开反应本质。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参考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和反应路径,解开反应的实质,这个过程是充满乐趣的。保持着这样一份求索的好奇心,我开始研究FeOOH量子点耦合的g-C3N4催化材料可见光芬顿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和机理。希望利用羟基氧铁量子点与石墨相碳化氮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铁的浸出,同时碳铁之间的电子转移提高可见光芬顿的反应效率。第一次的课题研究进行得很顺利,在熟悉了科研训练流程的同时也让我积累了信心。
然而实验并非总是一帆风水,研一下学期我开始进行零价铁材料的研究,由于零价铁材料非常活泼,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氧化,在合成过程中,室温过高也可能造成材料的部分氧化甚至自燃。然而,刚刚开始研究的我完全不了解零价铁的特性,一直纳闷为什么通过相同的合成步骤制备出来的材料表征时总是不一样,材料的氧化性能也不稳定。我也似乎和这个材料较上了劲,每天重复合成的步骤,逐步核查合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品问题,烘箱温度问题。然而由于每次合成的时间跨度比较长,眼看半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实验仍然没有进展,随着气温的升高,甚至零价铁的特征峰都完全消失了。此时的我一边纠结着找不到出错原因,一边着急实验进度希望快点推进下去,实验一团乱。钱老师提醒我实验是需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的,不要急躁,注意阅读文献,分析已有的实验结果,注意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材料的老化实验,调整了合成的时间才慢慢了解到材料的特性。好的科研习惯是摆脱做实验的工具人,能够沉住性子,静下心来分析手中的数据,思考数据间的联系,通过文献阅读和实验验证来佐证思考的过程。思考往往比动手更重要。在交大两年多的科研时光,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遇到了严谨又负责的好导师,课题组里充满科研的学习氛围,可以向身边优秀的小伙伴们学习讨教,不断锻炼自己关注细节,学会积累学会思考。
求学十余载,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已陪伴我六年有余。也曾在求职过程中有过迷茫,是否应该追求一份更加“洁净”的工作环境,但经过多次的尝试后,我更珍视多年的专业所学而内化的环境知识体系,也难以割舍环境人更有温度的发展视角。感谢我的母校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培养我以工科生的方法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锻炼我用科研的逻辑思维溯源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未来,我也将努力把环境学科的理工能力相结合,秉承环境人的诚挚之心,为祖国的绿水青山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