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 | 高瑞通——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2021-03-23 201241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已在交大度过了四个春秋。告别初来交大时的迷茫与困惑,我将以一名光荣交大环境人的身份自信从容地走向社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的诺言。回首望去,往事历历在目,经历过迷茫、失落、困惑的阻扰,最终到达自信、乐观、收获的彼岸,交大带给我的是成长和自信。“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正是交大这片沃土,孕育出梦想的玫瑰。

    梦起交大

    2016年12月,我从济南跨越1000公里来交大参加博士研究生面试,犹记得第一次来交大时的兴奋,校园里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思源湖碧绿的湖水和湖边成群的白鸽深深吸引了来自北方的我。交大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活力。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激烈的面试筛选,我有幸收到了交大的录取通知书。

    交大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2017年9月,我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交大人。从硕士到博士,我的研究方向从水污染控制方向转为固废资源化方向,面对研究方向的转变,我积极与许老师请教和沟通,尽快确定研究方向,有重点的看文献。我仍记得第一次找许老师讨论课题的情景,我的导师许振明教授给我讲“抓兔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让我理解了博士研究生与硕士和本科的区别。他说“本科的学习任务可以看成让我们认识兔子,硕士的研究教我们在笼子里抓兔子,博士的研究则需要我们自己判断森林里有没有兔子,如果有则需要找到并捉住它”。简单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了博士与硕士的区别。

    许老师常鼓励我多看文献,多思考,勤动手,有想法时积极做实验验证,每次与许老师讨论课题都会让我开阔视野、拔高高度,也让我更加热爱科研。实验室积极向上的氛围深深影响了我,正所谓“近朱者赤”,优秀的师兄们给我树立了榜样。我亲眼见证了张灵恩师兄和牛博师兄做实验,发论文,获得国家奖学金、高廷耀奖学金、钱易奖学金,被推选为学术之星等。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我紧跟师兄们步伐,积极向他们学习,努力做实验,遇事多思考,虚心请教问题。在此期间,我热爱上了自己所研究的方向,树立了“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的目标。

    筑梦交大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付出努力是必然的。研究方向的转变曾使我困惑,面对新的方向,我查阅了研究领域内的大量文献,从最初的大概读懂到后来能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亮点,我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皇天不负苦心人,我很快便有了自己的研究思路,虽然实验探索中也遭遇了数次的失败,但我始终没有动摇和放弃,积极查阅文献,努力思考,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探索。在废旧电路板无害化和资源化研究方面,针对其污染特性和技术难点,提出了“催化脱溴热解-产物加工-再利用”的资源化思路,实现了废旧电路板的高值化利用,为复杂危险废物的环境友好处理和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我根据废旧电路板含有树脂、溴化阻燃剂、玻璃纤维的多组分特性,针对有机物,采用热解法实现树脂资源的解聚、分离和回收;针对污染物,采用催化方法实现有机溴化物向无机溴化物的定向转化和去除;针对复杂的热解油气,采用催化裂化法和制备材料法实现热解油的精炼与利用。围绕研究方向和内容,我共发表十多篇SCI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区SCI论文8篇,均为学院的A档期刊,总影响因子超过65,其中包括环境领域具有高影响力的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等。所发表的论文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阐述了废旧电路板热解机制。每当看到研究成果被同行引用,我的科研成果能够为别人提供帮助时,我心里格外高兴。鉴于以上研究成果,我连续两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作为环境学院的代表,受邀参加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上,我聆听了诺贝尔奖得主分享的科研心路历程,与优秀青年积极交流。

    科研之外,我还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历练自己。正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环境专业的博士生,我们更应该以专业的态度为祖国绿水青山做出应有的贡献。2018年7月,我参加了支部的“共行计划”,即“走进生态农村,助建美丽家园”基于生态型农村环境质量现状调研。我们一行七人从上海远赴江西省石城县,深入农村基层,调研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克服了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每天顶着烈日高强度工作12小时,没经费我们在同学家打地铺,水土不服吃点药继续工作。最终,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校级优秀。此外,我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追寻红色足迹,助力农村建设”之40周年国情调研也获得了校级优秀。通过“共行计划”和暑期社会实践,我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合作意识,用行动践行了“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的诺言,也更加坚定了学以报国的志向。

    圆梦交大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博士生活即将结束,我将以交大校友的身份走上工作岗位。回首往事,感慨良多,四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告别了初入交大的迷茫困惑,更加自信乐观地面对未来。通过交大四年的学习,我已然具备了独立思考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继续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领域奋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坚信未来可期!

    毕业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许振明教授,许老师为科研的进行和梦想的实现搭建了优秀的平台,从论文选题、研究方向的把握、小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文章投稿,许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许老师崇高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我终生前行的指明灯。许老师教育我对科研和生活皆应有敬畏之心,敬而畏之方能发自内心的尊重知识和生活,这将使我受益终身。生活中,许老师平易近人、真诚朴素,给我慈父般的关怀和包容。谨向恩师表示真诚地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言传身教,师恩难忘!

    感谢师弟刘斌洋对实验的贡献和对我的包容。感谢课题组郭杰老师、詹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博士后牛博师兄、张灵恩师兄在我困惑时的指点迷津。感谢博士师兄李括,博士师弟宋庆明、肖杰锋,博士师妹刘亚,课题组硕士生陈振洋、胡梦坤、银梦思、茅珈恺、杜进芳、吴晓昱、谭淑妃、汪锐、陈振宇、孙宏怀、李棒、曹怡琳、杨草宇、张琦等人共同营造的和谐温暖的实验室大家庭。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爱人一如既往的理解、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