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 | 吕呈新——从零起步,浴火重生

2021-03-31 202919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近三年时间,倏忽而已。回首来时的路,除了感慨岁月无情,更惊异于自己的收获与进步。我想我一直都在跨界,每一次的蜕变都是一种成长,用每一次重新开始去迎接新的人生,学习新的知识,收获新的体验。

    选择——何其茫然

    二零一七年初夏,我面对着除了高考外的又一次人生抉择——是继续从事水利水电行业还是跳槽到别的行业去。因为高中时代就热爱化学这门学科,也得过全国的化学竞赛二等奖,大学时也结交了一些化学专业的朋友,自己想在研究生生涯做“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一直向往做化学实验,摆弄瓶瓶罐罐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奈何本科主要是做力学研究的,无法直接跳转到化学系,在纠结之时,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夏令营吸引了我。我递交了材料申请,顺利来到夏令营。初入交大校园,比较强烈的感受就是新,崭新的教学楼,悠久的校园历史文化无不令我心驰神往,和我当初选择武汉大学的理由一样,我喜欢有历史的大学。交大环境院的老师给我的感受就是热情和平易近人,带领着我们参观实验室,各种仪器和设备更是激发了我无限的好奇心…这一切的一切都坚定了我研究生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强烈愿望。

    参加完全国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拿到全国特等奖后,加之成绩本身就比较靠前,我顺利拿到了保研名额,在操作保研系统时,我毅然放弃了其他学校,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从此开启了新的征程。

    坚守——何其辛苦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基础科学研究,我也开始了我的负重前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课堂上讲的光催化、蓄电池、固体废弃物处理还有大气环境污染的监控防治凡此种种让我一头雾水,摸不到头脑。每次交作业都倍感艰难,心里也难免打起了退堂鼓,但周边朋友的鼓励和帮助让我重新树立起了信心。研一的时候沈老师为了让我更好的感知科研,克服心理障碍,带着我参与了国家十三五水专项的项目推进中,我负责污泥高温好氧堆肥的相关实验参数的探索。堆料“又臭又脏”,科研动起手来和自己纸上谈兵的想像确实差别很大,不过师兄说市政污泥是城市下水道的“集大成者”,市政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研究对国计民生还是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这让我认识到了我所做的工作的重大社会价值,也更坚定了我做市政污泥的想法。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也不会亏待每一个奋斗的人。在改论文的阶段,我被沈老师的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所折服,每张图不得有一点瑕疵而且要追求科学性和美观性的完美统一,对文字稿的每一个单词都要做到字斟句酌,不得有半点马虎,从version 1一直到version 9,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来,只为践行严谨的科学精神。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执拗和辛勤付出,我的SCI论文投稿后两个月内就被收录,发表在国际著名绿色可持续发展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上,深感荣幸和自豪。

    成长——何其幸运

    “失败乃成之母”是最朴素的真理,而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让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一勤天下无难事。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一点让我受用终身,曾经那个畏难的我现如今敢于面对未知与新的挑战,更锻炼了应对新事物的应变能力。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每天都在面对新事物、接受新挑战的世界,而对新事物时刻保持新鲜感,并勇于面对、善于解决,可以让我们把握得住机会,占据得了主动。

    人非生而知之者,要做到术业有专攻,关键还是学习,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向书本求知,向老师求教,向同学或同事求助都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交大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让我知道了遇到何事都不能单打独斗,大道至简,与人为善,群策群力,可拨千斤矣。

    展望——何其光明

     “学好文武艺,售于帝王家”是两千多年前司马迁所在的那个时代对读书人的呼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一千多年前理学大家张载所处的时代对读书人的召唤。当代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重大突破,需要更多的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贡献青春力量。我在就业时坚定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感谢上海交通大学这个平台助我如愿,未来我将如交大铁生管外飘扬的旗帜所书那样——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保持如履薄冰,见叶知秋的敏锐”是我对自己研究生期间进行总结最想说的话。感恩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期间我收获的解决新鲜事物的能力,未来在崭新的岗位和平台上我将扬帆起航,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