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清沐民社会实践团:重温洱海治理历程,探访大理生物多样性恢复足迹

2021-07-06 380219

    7月4日上午10时,“洱清沐民”社会实践团与邓雯予、张蓉指导老师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大理研究院,进行交流学习。

    首先由大理研究院沈剑老师介绍研究院野外站作业情况,并为实践团讲解上海交通大学大理研究院成立的历史缘由,和当地政府的合作发展之路。自2003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首次把土壤净化槽技术带到洱海,牵头完成十一五、十二五洱海水专项,2014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大理研究院,2019年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野外台站正式获批。研究院依托长期以来对洱海流域的研究与数据积累,继续开展对洱海的观测研究,围绕水处理拓展了多个研究课题。

    上午11时,由沈剑老师带领实践团队参观大理研究院展厅,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孔海南教授团队扎根洱海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历程。将理想扎根于祖国山河,这是每个交大学子应该学习的精神。

    由邓雯予老师进行了建党百年历史党课分享,讲解了交大党史、新时代交大人的责任担当,并从加强沪滇合作的角度进行了交流探讨。

    由实践团代表赵煜权同学进行了实践团成立的背景分享,以及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最后,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实践团成员与研究院的老师共同录制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唱祝福视频并合影留念。

    7月4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参观“永远的母亲湖”《洱海相册》图片展。展览中展示的大理生物多样性与风土人情,我们深刻感受到洱海治理的成效,也深深敬佩扎根洱海的孔海南教授团队。实践团与主办人员热切地交流洱海生态恢复足迹与成果,并邀请主办方进交大校园举办展览。

    7月5日上午8点半,社会实践团跟随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科研人员们乘着船,带着各种水质监测的工具,从下关码头出发,在领略洱海风光的同时,到达固定取样点处进行水质检测和水样采集工作。

    团队成员们向专业采样人员学习采样技术,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跟随着船只的节奏进行采样并在船上完成部分指标的检测。每个取样点分别取上层水和下层水,在现场进行了水温、浊度、pH、DO、藻类丰富度以及大气压等的检测,整个采样过程持续了3个多小时。

    通过现场采样和检测,实践成员们对于洱海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洱海治理的显著成效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实践团成员徐宇博同学表示:“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只有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永续的发展。”

    水样采集结束后,实践团赶往了双廊古镇对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视频采访,问卷和采访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观念调查、洱海及其周边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程度等多个方面展开。

    调研过程中实践成员发现,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同感很强,但外来游客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概念了解甚微。本地居民大多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所耳闻,但对于具体的保护措施并不了解。调研中,许多民众都表示近年来可以感受到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逐渐加大。在民众们的踊跃参与和帮助下,这次调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当地居民以及游客两个不同的群体对生物多样性的基本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以及对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些期望,这对于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有良好的引领作用。在日后的几天中,社会实践团将继续围绕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调研展开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在路上!